第(3/3)页 有道是大恩不言谢。 在银行现在这种高压的氛围下,仍然能够出手仗义地帮助自己,绝对算是大恩了。 半泽知道此时再怎样繁文缛节地感谢,也无法回报这帮忙自己的恩情。 眼下,效率优先。 需要先行开展工作。 “不过,半泽。”渡真利一只手搭在行里的卷宗材料上,“现在有这么多的材料,我们该从何看起,并且我们要找的又是什么呢?” 渡真利提出了一个现实的问题。 现在,人手有了。 材料有了。 但是,追查的方法是什么。 这些都是十几年前、甚至二十年的资料了。 江里子、白井这个级别的银行高管,过手的巨额融资项目,少说也有上千宗。两个人加起来就是几千宗的规模数量。 在这么多个项目里,如果没有目标的找,只寄希望于能不能碰巧发现点什么有用的话,那无异于是在大海捞针。 “他说得很对。”井村补充道,“像以前银行的档案管理根本没有这么规范。很多时候,各个项目的内容都有可能录入错误,或者说项目之间有记串的现象。而且索引的号码也不规范,很难形成一个完整的追索路径。” 半泽听着他们的话,知道他们指出了一个关键的问题。 是的,这是一个棘手的难题。 “如果这样,不知道是否可行。”半泽开口道:“倘若江里子和白井在这些年仍然有密切联系的话,那么江里子之前还是副行长的时候,她的许多资源应该会让原产业派的白井来进行继承。这样一来,两人之间的资源就会出现一个交集。” “然后,再回头调查吉泽信托。信托本质上其实还是一个通道。我们银行使用信托的主要目的,还是在于借用信托的形式,将银行资金注入我们不能够直接投资的项目。” “之前,我查看了吉泽信托同东京中央银行的业务往来,居然还是比较多的,差不多有将近200个项目。这些项目的资金,后续必然又会再投向真正使用它们的企业。” 半泽继续道:“所以,我们需要划两个圈。一个圈是跟白井、江里子相关的往来企业,另一个圈是吉泽信托资金的真正投向企业。如果二者有很大重合的话,那么我们基本就能够锁定白井和江里子的关系!” 第(3/3)页